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手机版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政务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双塔镇打好绿笋种植“产业牌”拓宽贫困群众致富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07 08:24:00 浏览次数: 【字体:


双塔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把发展芦笋种植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产业,壮大规模建设园区,发挥效益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贫效益共赢。一是选准产业,做响绿笋种植品牌。产业帮扶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双塔镇党委、镇政府围绕产业帮扶,认真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从实际出发,积极谋划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扶贫思路,结合本我镇实际,经过市场考察论证,积极发展适合扶贫产业效益好、贫困群众收益高的芦笋产业项目。组织考察,选准产业。镇党委、镇政府先后10次组织镇、村干部、贫困户到漯河、宁陵、永城、长垣、封丘实地考察,对接产业帮扶项目,通过市场调研论证,把具有市场前景好、收益高,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的芦笋作为产业帮扶的主导产业,引进了大棚芦笋种植项目,积极培育大棚芦笋种植产业。该产业有以下优势,芦笋一般可采15年,产量逐年递增,每年能采收春、夏、秋3茬芦笋,每茬可采3个月左右,最高亩产可达3000斤。一般当年种植当年亩产值可达5000元左右,进入丰产期后每年每亩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所以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芦笋已成为长期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产业。积极对接,发展产业。经过反复考查论证,镇党委、镇政府决定与封丘县奥博家庭农场对接,引进大棚芦笋种植项目,并按照“成方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在秣坡、牛牧岗、短岗、大山子东、大山子西、郭堂、常西、小阁寺8个行政村发展大棚芦笋种植,覆盖了8个行政村578户贫困户,达到贫困户一户一棚,大棚芦笋产业已成为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主导产业。科学管理,技术跟进。在管理和技术服务上,我镇聘请省芦笋协会、封丘奥博家庭农场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为种植户讲解芦笋管理技术,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我们还选派1名干部到外地学习芦笋种植管理技术,并根据芦笋生长的不同时期,开辟了芦笋种植管理板报,指导贫困户科学管理大棚芦笋。目前,夏茬芦笋已经开始采收,每棚可收入3500元,仅此一项,贫困户每户年净增加收入1万元,贫困户有望实现稳定脱贫。二是以业促园,做大绿笋种植规模。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农业发展目标,按照“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围绕“建设大集群、发展大园区、培育大产业”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建基地、创特色、打品牌、促脱贫,成方连片,规模发展,强力推进绿笋产业园建设,流转土地550亩,投资462.4万元建设日光大棚578座,发展大棚芦笋种植578座,建成了秣坡、小阁寺2个到绿笋产业园,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产业基础。三是以产带贫,做优芦笋种植效益。该镇始终把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发展绿笋种植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工作实际,注重带贫模式,突出脱贫成效,坚持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人员安置到户、结对帮扶到户、增收效果到户“五到户”,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建立帮扶档案,在发展绿笋种植上,每户贫困户扶持产业扶贫资金5000元,主要采取合作社带贫、产业扶持到户、托管经营、金融支撑四种带贫模式。合作社带贫。结合产业转型调整,成立双塔亿韵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经营模式,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产业扶持到户。利用产业到户扶贫政策,把产业扶持到户,全镇578个绿笋种植大棚,达到一户一棚。每棚春、夏、秋可采摘100天左右,可采摘绿笋3000斤,按每斤6元市场价回收,毛收入可达18000元,管理成本3000元,净收入15000元,户均增收15000元。托管经营。对无劳动力、无种植意愿的贫困户,租赁给合作社,由七亲属或者邻居托管,贫困户每年分红。牛牧岗村贫困户邓传阁,66岁,身患残疾,早年丧夫,其儿子张留兴患股骨头坏死,均丧失劳动能力。产业到户大棚芦笋项目实施后,她家的1座芦笋大棚由其邻居张振军托管,年分红2200元。秣坡村82岁贫困户王建纯,没有劳动能力,他家的产业到户大棚芦笋由其儿子王文雷托管,年分红2400元,实现了稳步脱贫。四是金融支撑。利用金融扶贫政策,由贫困户贷款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红,实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把绿笋做成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