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手机版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001-2023-00000037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3-12-25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推广法治文化服务

聚力打造“黄河法治文化带”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南建设“黄河法治文化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5 浏览次数: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省司法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黄河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用,将黄河文化、法治文化、红色文化有机融合,推动河南黄河河务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共投入资金1.2亿元,聚焦“普法长廊集群、示范基地建设、法治文化作品”三大品牌,在700多公里的河南段打造了横贯8个省辖市的普法精品工程——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发挥了法治建设保驾护航黄河安澜的有力作用。“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是全国最早以带状形式呈现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向全国推广了这一做法。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印发《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城乡公共场所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规划全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蓝图。2018年,省司法厅与河南黄河河务局共商共建,编制《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规划》,统筹防汛、环保、法治等功能,在黄河两岸打造集法治、文化、艺术为一体的“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2020年,主动向司法部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汇报,推动在黄河全流域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完善,编制完成《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规划(2020-2025)》,提出“国家级基地为核心、省级基地为纽带、市级基地为辐射板块”的建设格局,形成连点成线、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司法部副部长刘炤专程到河南调研,对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二)合力统筹推进。坚持河地共建,发挥集群效应。按照“一市一特色、一县一品牌”要求,与沿黄有关地方及部门共商规划、共建设施、共享成果,以河南黄河两岸防洪工程生态环境为基础,以黄河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安全、水环境安全为着眼点开展普法宣传,在沿河上堤路口、涵闸、大型非防洪工程等位置设立普法长廊、宣传牌、石刻碑林等,共建成普法长廊集聚群53处、法治文化示范基地29处、普法成果展览馆4个、“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示范点”8个,设置普法标志牌2800余个,为人民群众提供学习法律知识、开展法治实践的重要场所,使法治元素成为黄河沿线一道别样的风景。三门峡将楹联文化、书法艺术、法治元素融入当地仰韶文化、函谷文化,打造了法治楹联步道和法治文化园。郑州建设巩义、荥阳、惠金、中牟和赵口引黄闸五个普法片区;提升花园口记事广场,形成“一带五苑”“一轴四区”的花园口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兰考创新开设“法治号”小火车,生动记录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的足迹,形成了碑、亭、点、坝、火车、步道、长廊、电教八大主题的东坝头法治文化基地。封丘以黄河曹岗险工“天下第一险工”为基础建设法治文化示范基地,设置“码上学”专题版面,开设二维码自助解说。台前打造集“普法长廊”“普法纪念馆”“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五位一体的法治文化基地。明确需求导向,丰富群众生活。站位黄河保护治理新高度,紧扣法治宣传为民惠民宗旨,积极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推出戏曲、小品、微电影、动漫等原创作品150余部。微电影《砂场有爱》《拆不掉的恩情》《守护黄河》《新时代黄河谣》等在司法部、水利部、全国普法办获奖。豫剧《吉利故事》、快板《取土风波》、歌曲《我是黄河人》等,广受群众喜爱。

  (三)持续创建提升。2020年,“提升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水平”被列为全省政法领域重点工作。拉高工作标杆,持续提升建设水平,2020年6月,印发《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日常管理、年度考核等制度,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促发展。按照“谁建设、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强化日常管理和维护,坚持“VR、AR、AI”并举,“声、光、电”并用,多角度、立体化、全景式地提升了各个基地的普法宣传效果,推动阵地带建设提质增效。开展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对申报的示范基地进行考核验收,命名第一批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10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沿黄乡村建设法治文化基地,设立法治图书角,开展法治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等系列宣传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二、工作成效

  一是活动形式丰富,法治氛围浓厚。“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成以来,广泛开展宪法、水法、防洪法、河南省黄河防汛条例等普法宣传,开展“黄河法治文化千里行”活动,接连举办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示范点授牌仪式、中国水周普法宣传、河南省“宪法宣传周”活动暨“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民法典集中宣传、温县黄河太极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和巡回法庭揭牌仪式等大型活动,受教育群众260多万人,司法部、水利部领导出席系列活动。

  二是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成效明显。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抓好湿地保护条例、黄河防汛条例的落实,坚持和完善河长制等依法治河机制,深入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三年来,共清除违规建筑268万多平方米、阻水片林1015亩,清理砂石料281万立方,处置各类水事违法案件2512起,所有采砂和餐饮船只全部清理出河道,河道管理秩序步入规范,依法治河管河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黄河滩区迁建是划时代的重大民生工程,封丘县李庄镇滩区居民迁建采用“普法+”工作理念,用法治确保迁建过程公开公平公正,4万余名滩区居民顺利搬迁,未出现一例上访案事件。

  三是品牌效应凸显,社会反响热烈。2019年11月,“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入选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司法部、财政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领导,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等国际友人前来参观指导。江苏、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等地前来考察学习。省内一些单位,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现场学习参观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开展“黄河法治文化带”采风活动,法治日报、中国水利报、中国普法网、中国水利网和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法制报等媒体持续深入报道,网上点击率超千万人次,“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成为我省普法工作叫响全国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经验启示

  (一)服务好大局是加强普法宣传的关键。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沿黄生态廊道和黄河湿地公园群规划,整合资源,河地共建,立足黄河、带动周边、服务全省、辐射全国,全方位推进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的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讲好黄河法治故事,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契合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要求,打造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法治文化品牌。

  (二)选择好载体是创新普法宣传的前提。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普法宣传要在守正、贵在创新、难在载体。省司法厅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与河南黄河河务局主动谋划、创新形式,深入挖掘黄河沿线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将法治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区域民俗文化等有机融合,在黄河两岸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质量地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法治氛围浓厚的普法精品工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治风景线”。

  (三)服务好群众是开展普法宣传的目标。普法宣传提质增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主动呼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把普法宣传挺在前面,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省司法厅顺应新时代普法工作环境、条件、方式方法的变化,根据群众学法用法、休闲观光等实际需求,用心服务群众,用情联系群众,实现了人民群众爱河、护河意识逐步增强,黄河河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效果。

编辑:张家祺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