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2021-00000004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1-12-29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政府年度报告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1月28日在北关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1月28日在北关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上
北关镇人民政府镇长 王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关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十六届人大九次会议以来,镇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围绕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农村等重点工作,负重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确保全镇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社会更加和谐安定、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不断取得骄人业绩。现将上半年的工作向在座的各位代表作以报告。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我们始终坚定不移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采取得力举措、坚硬力度,不放松、不懈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决定性进展胜利。截至目前,全镇共有脱贫户1550户4831人,稳定脱贫488户1674人,2021年以来,通过走访排查,全镇共识别“三类”监测户134户425人(脱贫不稳定户20 户76人,边缘易致贫户65户18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49户163人),其中未消除风险83户277人,已消除风险51户148人。风险再标注25户92人。
一是抓好整改落实。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上级相关精神,特别是对防止返贫监测户重点排查,对困难户重点关注,做到符合条件的户应纳尽纳,宽进严出,坚决杜绝不发生一户规模性返贫。立足真情,依托优势,科学研判,理清思路,围绕虎文化、地道红色文化、生态板材加工、小考城项目城镇化建设等软硬件特色产业带动战略,制定了三年规划。融合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做强扶贫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挖掘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以发展虎文化、特色种植、大棚等优势产业为支持,构建一村一业一特色的产业格局,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镇12个村通过产业扶持资金融资到河南大一农业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大一农业科技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将不少于7%的分红用于12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6个村委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股农作物废弃料生物饲料深加工项目,持续增加村民收益。我镇南村、西村,规模种植土豆的1000亩土地已经平整完毕,等待播种。去年,收获所得的土豆由河南大一农业科技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原料收购,为村民种植提供了兜底保障。该项目是北关镇人民政府作为项目主体与河南大一农业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大规模种植土豆等淀粉类作物,为大一农业科技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加工原料,土地到工厂的一站式采购,既为公司降低成本,也为群众增收拓宽渠道。2021年3月,大一农业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将10%的分红分发给我镇900户贫困群众,公司发展了产业,群众实现了固定收益。
二、文旅文创融合创建
依托我镇拥有的虎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优势,大力发展实施“旅游+文化+生态”的文旅发展模式,持续做深、做细、做强。一是对全国旅游重点村——王公庄村进行全方位提质改造。携手北京农道联盟、孙君工作室打造王公庄艺术小镇。上半年整合资金5000万元,对王公庄村基础设施进行了提质改造;恢弘气势的游客接待中心、别具一格的大戏台、艺术气息浓郁的画廊街、古色古香的文化艺术广场、亭台楼榭的景观大道等景点已建成投入使用。与民权汇鑫旅游发展公司合作,投资2000余万元修缮的王公庄村虎栈酒店,集创客基地、民宿住宿、作品展览、书吧休闲、餐饮特色等于一体,目前已正式对外开放。河南正欣公司计划投资6000万在王公庄建设“虎墩小镇”,目前第一期2000万已经到账,一期项目正在建设中,第二期计划2022年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我镇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营业创收1000多万。
二是对黄河故道背河洼地进行保护及合理开发,拉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链。庄周梦蝶湖基础工程已完工,正在修建引水工程,湖边小镇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六合村为核心,辐射周边崔坝、南北庄、四海营等村7000余亩的莲藕种植基地,年创产值6000余万元。形成了集莲藕种植、泥鳅养殖、荷花观光、荷叶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新模式。
三是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启动背河洼地湿地、王公庄景区与李馆地道红色遗址捆绑创建“4A”景区计划,打造集文化资源、红色资源、自然资源为一体的旅游线路,突出建设特色文化、生态文化、休闲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实行“墨、红、绿”三色共绘,打造镇村振兴的示范村,典型带动,全面振兴,将旅游资源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目前我们委托孙军设计院设计的“民权县李馆地道红色教育基地设计”方案已经出炉。省委会议9月7日在郑州召开,锚定实施“十大战略”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会议精神,为我们乡村旅游发展更加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干劲。
三、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
北关镇所处位置优越,是周边山东、河南两省各乡镇最活跃的商品集散中心,我们突出“特色亮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城镇化建设理念做好规划。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重新修编了《北关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规划,坚持在镇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工夫,在城镇建设上做大文章。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绿地广场4处,高标准建成1个占地60亩的体育公园和21个村级游园。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突出抓好集镇区道路建设,完善城市路网框架,建设城市水系;高标准建设南村垃圾中转站,配套建设公共厕所8座。完成北关镇新敬老院建设工作,引入社会资本运营,已投入使用。
二是打造城镇化亮点。根据镇区居民居住分散,宅基地大量闲置,建设用地未得到合理利用的特点,对北关集东村分批实施镇区改造,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一个集酒店、综合商业、住宅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商住街区——考城小镇商业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5亿元。该项目将打造25万平方米明清仿古一站式文旅度假小镇,引进17000㎡大型旅游购物中心,建有2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6300㎡民俗旅游婚庆主题酒店、镇首家巨幕影院、游泳馆、美食一条街、特色零售等新业态。项目共分为二期,全部经过招拍挂手续。目前一期10万平方中已建设完成3万平方,其余建设加速进行中。二期50亩土地已全部腾出,房屋拆迁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项目建成后将为我镇提供约2000个长期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切实加快我镇新型城镇化步伐,提升集镇区形象,有效促进镇村振兴。
三是强化城镇综合管理。充分发挥城镇办的功能和作用,大力做好宣传和引导。取缔了全部的非法出店经营,新画出停车位120余个,新树立文明护栏3000米,持续深化文明城镇创建。上半年,制止或拆除违法违章建筑6间,拆除违法违章建筑面积859平方米;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中。存在违规生产或安全隐患的广告牌、防盗窗已全部拆除,共拆除广告牌474家,拆除防盗窗2079个,安装烟雾报警器1200余个,其中有约400个联机北关镇消防系统;安装防火门230余户,隔离360余户,彩钢板房拆除56家。
四、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振兴镇域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异地招商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招商工作取得新成绩。已连续三年举办北关镇返乡成功人士暨企业家座谈会。上半年,落户县高新区企业有:总投资1.5亿元的天凯模具项目;投资2亿元的大一食品二期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的泰盛葡萄酒项目;总投资90亿元的河南金艺科技投资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东大包装项目;投资1.2亿元的亚源海绵城市雨水利用项目。正在洽谈的有:总投资1亿元的蒂森感应科技项目。落户集镇区主要企业有:年产1000万平方建筑模板的浩森木业项目,科宇纤维制品项目等,这些域内企业的落地,为北关镇创造了近500个就业岗位,创税收将达到600万元。
五、乡村振兴战略
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我们立足镇情,全面发力,精准施策。一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效种养业、乡村旅游等,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加快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土地流转工作,扩大规模经营种植,大力发展莲藕、桑葚、大樱桃、山药、葡萄等特色种植。
二是巩固扩大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我们着力稳定农业生产,适应“三农”形势发展变化,在承包地“三权分置”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模式,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结合脱贫攻坚阳光大棚扶贫产业建设,科学运用“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经营模式,逐步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纳入规模化市场化的现代经营体系,从而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
三是全面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动建立同价同权、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机制。统筹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工作,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激活农村集体土地权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建设高质高效农业产业,加快实现农民富裕富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推行“一网两长田长制”,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步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排查机井1980眼,全面落实河长制、路长制,加强对河道清淤、高标准良田等项目的实施力度,以潘庄村优质小麦为依托,累计农产品认证3.5万亩。
四是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镇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全镇脱贫成果,提高贫困人员收入,做好贫困户跟踪服务。全面落实危房改造、教育、医疗等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把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劳动力就业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来抓。建立镇、村、组三级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积极为务工人员提供用工企业招聘信息、岗位需求、薪资待遇等情况,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奖补政策。
五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半年来,我镇积极鼓励扶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促进镇村人才振兴。目前我镇共有桑葚采摘基地、瓜果采摘园等40余家农业产业园。下一步,我镇将继续挖掘“田秀才”“土专家”“镇创客”等镇土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促进镇村人才振兴。
六、整村推进
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和整村推进工作,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各地通过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与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目前,我镇潘庄村内共有二层楼房120处28160平方米,瓦房及平房540处45070平方米,门楼1300平方米,简易棚440平方米。该项目预计共需要投入资金2100万元,需拆除240户房屋。目前,已拆除房屋180余户,正在协调安置,腾出耕地150余亩,已达到复垦条件,正在进行土地复垦。项目实施后将达到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村集中的总体效果。利用项目带动潘庄村的大发展,真正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各位代表,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与支持,更得益于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上半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镇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扶贫基础还不稳固,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还需持续用力。二是干部艰苦奋斗精神还需再提高,敢于挑重担、啃硬骨头的干劲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基于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整改落实,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各位代表,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并立,成绩与压力共融,但我们有镇党委的正确领导,有全镇近十万干群的支持,更有在座代表们的贤言良策,精心谋划。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取得更大更好成绩。
七、下一步计划
今后我们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蓬勃发展的北关更加出彩。重点做好这几个方面的振兴。
一是聚焦农业,实施产业振兴。依托鲲鹏有机农业公司及我镇招商引资企业大一农业科技公司、润泓食品公司等公司的优势,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拉长农产品链条。整合优化资源,发展有机农业、红薯、山药和优质小麦种植等产业。推行规模化、质量化、产业化农业园区,形成以民菏路西、官庄南为核心,辐射到全镇近万亩“无公害山药”生产基地;力争发展莲藕、水稻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以潘庄村为带动,辐射周边石井、后尧、金庄等村5000亩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初步形成。
二是依托旅游资源,实施文旅振兴。深入挖掘李馆地道遗址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做好李馆地道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开发;启动背河洼地湿地、王公庄景区与李馆地道红色遗址捆绑创建“4A”景区计划,打造集文化资源、红色资源、自然资源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建设突出特色文化、生态文化、休闲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实行“墨、红、绿”三色共绘,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典型带动,全面振兴,将旅游资源变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旅游景区建设和新型原生态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新型生态旅游产业。
三是做强工业,实施项目振兴。招商引资仍是全镇工作的重头戏,是增强全镇经济的有效途径,持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到年底,力争实现落户高新区企业3家;加强域内工业发展,培育发展6家规模以上企业。积极推进北关镇返乡工业园建设,重点发展制鞋、制衣项目,板材加工项目,抱团发展,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打造“制鞋之乡”、“板材加工之乡”。规范摆摊设点,做活“夜市”经济。为全镇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提高增加群众收入。
四是聚焦文明,实施生态振兴。一是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有效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培育文明淳朴健康的新时代乡风。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评选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使镇容村貌、乡风民俗、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与全镇的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二是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完善各村组所有照明、绿化、庭院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镇村改造提升。三是加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好河长制,实现镇村两级河长“巡河”常态化;开展好“清河行动”,不断提升河道水质。加快实施集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提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营造北关蓝天、白云、碧水的良好生态生活工作环境。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前进的冲锋号已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奋力描绘北关精彩篇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